新闻有观点丨本周人物:去往心之所向!

央广网 2023-06-03 06:17:50

十六年前的“溜索女孩”余燕恰医学院毕业返乡就业近况如何?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桂海潮身在太空怎么带研究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带您走近新闻中的主人公,用对话挖掘热点背后的更多细节。

“我只要回到怒江的医院就可以”


【资料图】

十六年前,云南怒江州傈僳族女孩余燕恰因被拍到溜索过江上学而广受关注,稚嫩的女童和汹涌的江水、命悬一线的过江绳索给人的视觉冲击太过震撼,“溜索女孩”成了余燕恰的代称。十六年后,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毕业的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成为怒江州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勤学苦读、努力翻越大山的孩子,坚定回来建设大山、服务大山,这位女孩现在过得怎样?

主持人:回到家乡的想法是怎么明确下来的?

余燕恰:我一直都有这个想法。小时候被关注到以后,我的人生轨迹就改变了。心里可能一直都有这个梦想,只是做抉择的时候,梦想更加清晰、坚定。其实我家里人都不太懂这些,他们就是供我上学,只希望我在他们身边近一点,他们也放心。剩下的就是我自己下定决心要回去。

十六年前,独自跨越怒江“飞索求学”的余燕恰(受访者供图)

主持人:你为了回到怒江,放弃了很多其他投递简历的机会,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余燕恰:我最开始的想法是,怒江的医院可能跟其他地方的医院在招聘时间上差不多,所以就在等怒江当地医院的招聘。但是那一年怒江的医院招得有点晚,导致其他地方的医院招聘已经结束了,我们班里也有人就业或者已经考上研了。当时我心里就有点慌,但我还是想尝试回到我的家乡(工作)。我觉得怒江的医院肯定会招人的,只是比较晚,所以就一直在等。我只要回到怒江的医院就可以。

小时候身穿飞索装备的余燕恰(受访者供图)

主持人:和小时候相比,回家的路有没有好走些?

余燕恰:路非常好走,现在回家只需要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左右。但我们这里的山路弯弯绕绕的,一路坐(车)上来比较消耗精力。我们下了夜班本来就累,回去的当天就只能在家里睡觉,第二天又下来,这样回去一趟性价比不高。最开始我以为回到州里,可能会经常照顾到家里人,家里人也是这么想的。但因为我们的工作性质,其实很少能回家。我工作差不多8个月,就只回过两次家。

“要承担的东西比大医院更多”

主持人:回到大山工作有什么感受,能适应吗?

余燕恰:我是从大山出来的,本地医院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我感觉非常荣幸,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棒的结果。最开始会比较累,我们都在大医院实习过,也知道在医院工作会很忙,但是没有想到我们小地方的医院因为人手不够,要承担的东西比大医院更多,更忙碌。

在检验科工作的余燕恰(受访者供图)

主持人:值班的时候有没有一种自己在回馈家乡的感觉?

余燕恰:工作的时候,更多觉得自己在其位、尽其责。医院给了我平台,也给了我相应的一些待遇,做好这份工作是我的责任。但是面对家乡人时,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听得懂汉语,但还是有人不会,这时我就会用民族话跟他说。这种时候心里会有点难受,因为我妈妈也不会讲汉语,我就想如果她一个人去大城市的话,肯定也是这种状态,希望到时候她也能够遇到能听懂她说话的人。

余燕恰作为青年代表参加共青团云南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受访者供图)

主持人:有什么想对关注你的人说的?

余燕恰:小时候大家关注到我,可能觉得我读书不容易,所以给我的关注更多。但我只是其中一个代表而已,并不只是我一个,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可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我们的家乡值得我们去好好建设。

“他对每个学生的未来半年都有规划”

36岁的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是我国航天员队伍的“新成员”。他门下还有3名博士和4名硕士生。导师“上天了”,学生的学业自然要安排好。桂海潮曾经的同窗,现在的同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教授王悦自然而然地帮助桂海潮料理起地面上、校园里的事情。

主持人:您是桂海潮老师课题组团队的同事,共事这么久,您觉得桂老师这些年有什么变化?

王悦:其实我们从本科阶段就是同学了。14年他刚结束学业,还有点青涩的感觉。结束博士阶段的学习之后,又到国外做博士后研究,后来又回到北航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一名老师,这么多年他在慢慢成熟。

其实最近两年我见他也非常少,自从2020年底确定为预备航天员之后,他一直在封闭训练。我感觉他最大的变化,一方面是更加沉稳,另一方面就是从外观来说,身体更加壮实。

王悦与桂海潮在长城合影(受访者供图)

主持人:这么多年和桂老师的相处中,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小细节?

王悦: 现在回想起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学习认真。比如他的博士课题研究,是一个理论性比较强的方向,需要学习一些比较深奥的数学知识。他看书非常认真,书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笔记。如果有疑问,他也会非常主动地去找别人请教、讨论,学习很有韧劲。

另外他平时比较注意锻炼身体,在选拔航天员之前他也经常锻炼,我还在操场遇到过几次。

主持人:桂老师有没有可能在空间站里给学生开一次组会?

王悦: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技术上是完全可能的,但我也不确定会怎么安排。其实桂老师上去之前,他对每个学生未来这半年的学习都有规划。而且桂老师在上面通过天地通信,有重要的事情也可以和学生联系,但可能没法直接交流。

“在广阔舞台上发挥我们的专业知识”

主持人:桂老师作为载荷专家,在空间站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王悦:空间站的建设目标是要面向应用,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科学研究,比如在微重力、真空这种地面上难以模拟的环境里进行实验。载荷专家的主要职责就是在空间站中,进行一些偏向基础科学的实验。那些实验装置都是提前设计制造好并安装在空间站上的,载荷专家按照实验方案操作这些实验设备。

王悦发表演讲(受访者供图)

主持人:您是否也觉得国家给您实现航天梦想提供了更好的土壤?

王悦:对的,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可能大家也都听过,在我们的航天事业刚起步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做“搞导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当时条件确实非常艰苦,是经过那些前辈们的努力,给我们打下了好的基础。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已经把航天强国建设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可以说是国家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在广阔舞台上发挥我们的专业知识、聪明才智,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我们的那份初心。

王悦的职业照(受访者供图)

主持人:未来有没有可能看到更多的专家、教授登上我们自己的空间站?

王悦:随着我们空间站的建设不断深入,对航天员的专业要求也会更加多样化,可能会有更多专业的科研人员有机会到空间站工作。并且随着我们国家更长期的规划,比方说载人登月等,将来的机会和挑战也会更多。

监制:郭静

制作人:王娴

主持:杨昶

编辑:刘红伟 钱泊均

记者:李腾飞 刀志楠

新媒体编辑:贾依菲

鸣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标签: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商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